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到丽江玉龙县开展“青春赋能·理论同行”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4-07-19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到丽江玉龙县开展“青春赋能·理论同行”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深刻理解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规划的发展蓝图、探寻云南振兴之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前往云南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开展“青春赋能·理论同行”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团结花”育“振兴果”,抱团发展好处多。7月10日,实践团队来到拉市镇均良村,这是个传统的纳西村落,村党支部书记木金江为实践团队介绍了田园综合体农村集约化新型发展道路,其中“一街十巷,茶马夜市”农旅融合项目不仅增加了农民和村集体的收入,而且为全村80%的人口在村内创造了就业岗位,展现了农业农村走向现代化集约经营的必然性和光明前景。此外,为了让年轻人白天出门工作更无后顾之忧,村集体筹资建立“老年幸福食堂”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午餐,实现了“老有所养”幸福感,也为青年人全身心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均良村能有今天的发展,除了有国家政策支持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外,离不开纳西民族的团结精神和大局意识。只有村民们拧成一根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更好实现振兴目标。


1 书记介绍均良村

图2 均良村幸福食堂

图3 实践团队参观一街十巷

巧用天然优势,滩谷聚宝盆”。7月11日,实践团队来到大具乡,大具乡属于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土地贫瘠、荒漠化严重,但是其气候非常有利于油橄榄、蓝莓、葡萄、西瓜的生长,产品质量优越,市场竞争力强,油橄榄等作物种植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有效降低了风沙,改善了自然环境,把荒滩变成聚宝盆”。在稼沃蓝莓种植公司,实践团队深入调研无土栽培、大棚控温等高科技农业方式,还特别就该公司打造“幸福里社区”所反映的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出现的新需求、新观念、新模式开展调研,就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入探讨。

4实践团队体验油橄榄产品

5稼沃经理为实践团队介绍蓝莓产业

“九曲回肠”第一湾,革命薪火永相传。7月12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石鼓镇,参观了红军长征丽江纪念馆,领略长江第一湾的回旋与壮阔、红军长征的艰辛与紧迫,以及“军民团结一家亲,送去草鞋竹帽给红军”的佳话。实践团队还寻访了东巴文化洼课玛嘎拉技艺非遗传承点、张春亭东巴画展厅、村史馆、纳西古乐演艺点等主题庭院体验点,领略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石鼓镇竹园村,认识了纳西文化的深厚底蕴。

图6实践团队参观长江第一湾

图7实践团队参观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

图8实践团队体验竹编技艺

图 9 实践团队参观张春亭东巴画展厅

兰香碱泉功效多,歌舞声中强体魄。7月12日下午,实践团队专程到兰香村就特色经济、特色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进行了考察,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参观品尝了极具特色文化的“立夏碱泉”。“碱泉”为碱性水质,味同“雪碧汽水”,对于治疗风湿和胃病具有极好的功效。每逢立夏时节,十里八乡傈僳族、白族等各族群众结伴成群,齐聚兰香,一起做“臭水”饭、泡“臭水”澡、蒸“臭水”桑拿,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民俗文化节和欢乐大舞台。村支书还向实践团队介绍了当地维护民族团结融合的具体做法和良好效果。实践团队还对当地特色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国际国内市场联动、海外市场开拓等进行了专项调查。


图10实践团队参观和品尝“臭水”

图11兰香碱泉会民俗文化节舞台

保护为主发展为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7月13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雪山脚下第一村”—玉湖村,一个纳西族古老村寨,风景优美,保留着完整的纳西族建筑风貌,极具特色。实践团队实地考察了玉湖村的建筑风貌,以及洛克故居、龙女湖等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玉湖村以打造“高端小众乡村旅游目的地”为定位,通过规划引领,做到保护有措施、发展有遵循、建设有抓手、振兴有蓝图,精心描绘出玉龙山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振兴新画卷。


12村支书为实践团队介绍玉湖村

13 玉湖村的村貌街景

14 实践团队参观玉湖村纳西族建筑

工匠精神铸就“锦绣文章”,共绘文化传承新篇章。7月13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玉龙县白沙古镇的白沙锦绣美术院,学院的刺绣老师积极发扬工匠精神,以保护、传承及推广丽江少数民族手工刺绣文化为宗旨,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美术院坚持“以刺绣技能培训为纽带,带动各族人民共发展”的理念,组织相关非遗传承老师到周边乡镇进行传统手工刺绣就业技能培训,为当地妇女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实践团队参观了精美的刺绣作品,亲身体验了纳西族刺绣工艺、东巴文字、东巴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15 白沙锦绣美术院

16 实践团队体验刺绣魅力

17 实践团队参观白沙锦绣美术院

青春赋能·理论同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玉龙县团委的协调下,实践团队在田家炳民族中学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了一次以“青年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为主题的宣讲活动,研究生丁芳玉,指导教师王卫宁、谭凌云分别就青年的使命和担当、农业农村现代化、职业生涯规划等进行宣讲,团队成员与志愿者们进行了真诚热烈的沟通交流,为本次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8 实践团队成员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宣讲

图 19 实践团队与志愿者们交流


学院地址: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学生事务中心14楼    

电话传真: 0871-65916860   邮箱:marx@kust.edu.cn

Copyright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