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羊场绿色产业 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4-07-18

联动羊场绿色产业  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新时代好青年。2024年7月中旬,昆明理工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发展成就观察实践团——马克思主义学院赴宣威暑期社会实践分队来到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羊场镇,在昆明理工大学驻村工作队支持下,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调研羊场镇的特色农业、特色工业和特色旅游业。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凸显乡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独特价值与广阔可能,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一、绿色农业:擦亮“羊场振兴”底色

绿色兴农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

“黄金叶变致富业”是羊场镇烟草种植户的生动说明。7月10日下午,团队成员们在羊场镇烟叶站站长的带领下,参观了该村的烤烟种植基地和烟叶烘烤厂房。该地通过变革生产技术,将传统明火烘烤革新为电能烘烤,实现烟草烤房的绿色化转型。带着问题意识观察社会,团队成员将困惑与站长和当地烟农进行交流。站长介绍道:“烟农上午来烟站售卖烟叶,下午就能拿到货款。”收购烟叶采取现卖现结的方式,让烟农干劲足、有钱挣、能致富。

绿色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7月11日上午,实践团走访调研昆明理工大学蔬菜基地,基地通过引入“辣椒玉米共生”的生态有机种养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减少了虫害病发率,实现了一田双收。农业发展带动本地劳动力就业,农忙时,蔬菜基地可以带动70多个就业岗位。实践团了解到羊场镇绿色农业发展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注入坚实的力量,接下来将进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近年来,羊场镇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资源和政策优势,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并依托与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烟草等签订原料定向收购协议,积极引进先进科学种植技术,保障产品质量、畅通销售渠道,开辟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为羊场镇全面振兴夯实坚定基础。

团队成员说:“来到羊场镇进行田野调查,脚踏实地去了解羊场镇的复杂性,画好羊场镇的经济表。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支持羊场镇经济发展和建设的基础。发展好绿色农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通过科技提升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发展。”

二、绿色工业:装配“羊场发展”引擎

持续推动羊场镇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离不开发展的“含绿量”、增长的“含金量”。7月11日下午,实践团成员来到位于羊场镇的宣威磷电厂,与宣威磷电公司副总经理杜中元以及公司成员从“新质生产力”和“以人为本”两个主题开展深度调研,充分了解到该厂通过引进新的环保过滤技术,在羊场镇工业园区中做到了矿山修复治理排头兵,跑出了属于宣威磷电的“低碳发展加速度”,协同推进羊场镇工业园区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在“以人为本”方面,该厂始终贯彻“尊重人、培养人、成就人、幸福人”的人才经营理念,促进了员工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高了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工业作为第二产业,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同时,也为服务业提供技术和物质基础。

“宣威火腿”是宣威的另一个金字招牌。火腿是宣威市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缩影,是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7月12日,实践团队联合宣威市发改委和珠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等有关同志共赴宣威火腿产业园进行调研,参观了全国首个以生猪及火腿为主题的博览馆——中国·宣威火腿博览馆,宣威火腿创始人、爱国主义实业家——浦在廷的故居。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实物深刻了解了宣威火腿传承人百年匠心历程以及在火腿文化旅游和产品销售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成就。团队成员意识到宣威优质的土壤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绿色旅游:添彩“羊场魅力”图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旅游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实践团走进羊场镇的自然山水景观——奇圣观,深入了解当地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景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快推动景区绿色低碳发展,充分展示了绿色旅游的魅力与潜力,它不仅促进了羊场镇经济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就业岗位,还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这无疑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生动诠释。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实践团员深刻理解绿色旅游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感以及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性。只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羊BA’大IP,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践活动期间恰逢羊场镇“乡村振兴杯”篮球赛。“村民当球星,乡亲来助威”是“羊BA”的特色,夜生活的发展丰富了村民的“劳”余生活。比赛的LOGO“羊BA”,由昆明理工大学驻村工作队设计,赛事的主办、裁判员、其他工作人员均是由羊场镇的篮球爱好者组成。当地各村委会村民以及个体工商户提供土山羊、老白干等土特产支持比赛。这些表现真正诠释了什么是“群众搭台,群众唱戏”。比赛的成功举办,背后是各个村镇、球队以及乡镇企业围绕乡村振兴各展其能,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彰显了羊场镇独特的乡土魅力、拓宽了村民的致富渠道,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实实在在地接地气,冒人气,聚热气。“羊BA”的社交属性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了凝聚人心、团结村民的作用,成为羊场镇和谐发展的催化剂。

七秩荣光,砥砺前行。本次实践团队聚焦乡村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观察和了解宣威羊场镇以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循环常态化,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共赢,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昆工马院师生牢牢树立“大思政”课意识,将思政课搬到中国大地上,帮助学生观察社会、理解时代、领悟理论,通过鲜活的实践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新时代的巨大成就,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学院地址: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学生事务中心14楼    

电话传真: 0871-65916860   邮箱:marx@kust.edu.cn

Copyright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