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勐腊:完善“四圈”体系 扎实推进各族青少年双向交流
日期:2023/12/04 来源:民族团结促进司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国境线长740.8公里,森林覆盖率88%,均位列全省第一,拥有3个国家级口岸,普洱茶区“古六大茶山”有五座在勐腊境内,素有“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和“旅游天堂”美誉。
近年来,勐腊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依托热带雨林、中老铁路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完善“四圈”体系,全方位拓宽各族青少年交流渠道,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打造“学习圈”,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把准青少年交流的政治方向。一是建立常态化学习宣传机制。组建“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等青少年宣讲队伍,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民族团结故事我来讲”等主题宣讲活动60余场,覆盖青少年1万余人。依托“望天树大讲堂”“五四”青年讲坛、“雨林青年讲堂”“国门青少年讲堂”等品牌活动,深入青少年群体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大宣讲。以“县带乡、乡带村”的方式,联合各村寨青少年深入开展理论学习、政策研讨、读书分享、齐走边关等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在交流中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二是丰富青少年学习交流载体。依托青歌赛、“青春思辩”辩论赛、“我与国旗同成长”“石榴籽一家亲”等活动载体,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在边境乡镇打造“青联希望小屋”“童心港湾”“童音留声机”“泰克书屋”等阵地,在边境村寨、在直过民族地区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现代文明教育。紧扣强边固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深化“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等网上主题团队课,持续加强“边境青年”线上思政教育。三是完善青少年评比交流体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纳入“青年五四奖章”“两红两优”“优秀青年志愿者(集体)”等先进组织和个人的评选,开设“村村都有好青年”“新时代勐腊好队员”“致青春 志青春”等优秀事迹宣传专栏,以榜样促进青少年向上向善,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
打造“体验圈”,夯实阵地基础。依托热带雨林、中老铁路等资源,以西双版纳州打造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区为契机,建立完善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教育实践基地。一是打造全国一流的研学基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建成全国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首批十大科技旅游基地、首批十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常态化开展“科普活动进校园”活动,针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招收和培养“小小讲解员”,建立辐射全国“热带园艺人才培养基地”,3年来接收大学实习生260余名。西双版纳望天树景区,联合林奈实验室共同打造全国闻名的雨林学校,研发雨林科学课程18套,科普活动3项、科普周边文创产品3项,吸引全国青少年到勐腊参加科普讲座、野外采样、室内实验等雨林科考主题的研学活动。二是打造沉浸式的交流体验路线。整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望天树景区、勐远仙境景区等资源,打造热带雨林科普教育主题的研学旅游路线。其中勐远仙境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集山、水、石、热带雨林、溶洞群落等自然景观,傣族、瑶族等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为一体,2022年以来先后推出了雨林穿越主题的《夜行森灵国》沉浸式体验等项目。整合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中的蛮砖、莽枝、革登、倚邦、易武等茶山和23.3万亩普洱茶园资源,深挖中华茶文化和茶马古道的“三交”文化,举办勐腊(国际)贡茶文化节等节庆,打造“易武斗茶大会”等品牌,展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勐腊新面貌,促进各族青少年在寻茶、溯茶、识茶、品茶、论茶、斗茶中共享共乐共融。三是打造常态化交流活动的组织平台。打造全州首个“党建带团建带队建示范点”,成立全州首家社区少工委,建立“纯翠青年”青创小屋、“国门青年之家”,挂牌“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童心港湾”“青联希望小屋”等团属阵地,与科协、教体等部门联合挂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交流计划实践基地,为青少年搭建更多类型的沟通交流平台。
打造“朋友圈”,拓宽交流渠道。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拓宽各族青少年交流广度和深度,推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一是“请进来”交流。组织10位来自清华大学“象遇雨林”生态保护团队成员与27位少数民族少先队员和医务人员子女在望天树(校外少先队实践基地)开展“首都-边疆各族青少年心连心、手拉手”活动。组织来自北京和勐腊的45名青少年参加启明书院2023“奇幻丛林”冬令营暨勐腊县“首都 • 边疆青少年心连心 手拉手”活动。组织江苏江都与勐腊的30名中学生共同开展书法研写、绘画交流等活动,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组织昆明和勐腊的40余名中小学生走进勐满镇曼烈村,深入了解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翻天覆地变化,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伟大、国家的繁荣富强和边境群众的安居乐业。二是“走出去”交流。依托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勐腊县和丘北县54名师生参加由中船重工组织的青少年交流活动,赴北京、武汉等城市参观交流,长城、故宫、中国科学技术馆、毛主席纪念堂、清华大学、武船等十余个研学之地,“逐梦深蓝、向海图强”等知识讲座,激发起各族师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三是“融进去”交流。积极融入各类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结合“团团陪伴·助力双减”“情暖‘医’心”冬令营爱心托管公益班、青年专场联谊等品牌活动,不断扩大交流交融范围。开展环境保护、政策宣讲、卫生健康、河道治理、阳光助残、关爱儿童等青春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次。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普宣传进校园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模型培训、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走进雨林学校等科普研学活动,组织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学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四是“结对子”交流。依托东西部协作和沪滇帮扶机制,勐腊县各中小学校和各族师生,持续与上海市松江区的高等院校、中小学建立各种形式“组团式”交流。松江区持续帮助勐腊补齐教育基础设施短板,帮助建设勐腊县第二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综合楼、建立藏书3.2万余册的小白杨图书室,捐助网络视频学习系统等,形成“寰泰奖学金”“童音留声机”等一批帮扶交流品牌项目。上海观化教育专项基金会每年资助勐腊100多位学子,累计一对一资助约500名。
打造“辐射圈”,突出交流特色。依托沿边开放优势和中老铁路交通资源,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拓展青少年交流合作的国际空间,用行动传递中华民族同东南亚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是完善交流机制。与老挝南塔省人民革命青年团签订友好交流备忘录,建立互访机制,在重要节庆节点,组织老挝留学生开展中国特色传统节庆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共办交流活动。组织召开共建“一带一路”勐腊县中老友好青年论坛会,举办澜湄文化艺术节、“中老友好青年大联欢”等活动,组织参与中老青年“青春在‘一带一路’上飞扬”交流活动,打造勐腊县中老友好青年美食文创街,吸引中老两国边境地区共同创业。三是持续推进教育合作。建立国门学校2所,选派优秀教师到周边5所老挝华文学校支教,赠送华文教材,支持办好华文教育。与老挝南塔师范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与老挝乌多姆赛省寮北华文学校签订友好学校,双方积极开展教育、学术交流,在教师培训、师生互派、合作办学等方面拓宽渠道,为教育交流与合作建设打下基础。四是打造“中老”交流阵地。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授牌成立云南师范大学来华留学生源基地,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升汉语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能力,促进民心相通,用汉语点亮“一带一路”。办学至今,已累计招收老挝籍学生近3000人,覆盖老挝18个省、直辖市和特区,毕业生在海关、教育、旅游、贸易等行业就业创业,进一步发挥增进中老友谊的桥梁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