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高标准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作者: 时间:2023-12-27

临沧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高标准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来源:临沧市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3-11-23

 

近年来,临沧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把“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一区、一带、一廊”布局,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聚焦“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6个目标19项指标体系,高标准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建设好美丽家园,打造兴边富民示范区。坚持把边境地区的发展放在首位,着力夯基础、兴产业、美环境、惠民生,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边境各族群众共同过上好日子、共同走向现代化,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一是“强”边的“实力”。把促进基础设施联通作为解决“有边不活”的破题之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项目实施推动“水、电、路、网”提档升级。中缅方向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实现从零到建设658公里建成468公里的重大跨越,10个边境乡(镇)100%通三级公路,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320个沿边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有效解决边境地区1.6万户、6.9万名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全面实施供电可靠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不断巩固提升沿边地区电力保障水平和用电安全性、可靠性。加快通信基础设施覆盖率提升,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均实现5G网络全覆盖。沿边地区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完善,边境各族群众通上了致富路、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放心电、联上了安全网。二是“增”边的“动力”。牢牢抓住产业这个经济之本和动力之源,认真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大力培养科技示范集体、示范户和科普带头人,持续巩固提升“林、糖、茶、果、牛、菜、中药材、咖啡、橡胶”等传统高原特色产业,全力推进“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行动,持续开展“临品出滇”背包市场业务洽谈订货会,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手工、农村电商等富农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着力提升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质效,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促进边民增收。2023年前三季度,边境3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均培育成为“一村一品”专业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百万元以上的村有3个。大力发展口岸经济,3个边境口岸建设提档升级,用好用活边民互市贸易支持政策,2023年以来,边民互市交易额达18.93亿元,直接带动边民增收1034.05万元。三是“提”边的“福力”。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把学前教育等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改善边境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沿边行政村(社区)“一村一幼”和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边境3个县中的镇康县高考综合成绩位居全省25个边境县前列。“健康临沧”行动全面推进,“临沧医改”新机制全面实施,边境3县实现县(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均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320个自然村文体设施实现全覆盖,边境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边境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四是“添”边的“魅力”。认真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推进“绿美云南”化为“醉美临沧”行动为契机,采取“政府主导、系统整治、三级统筹、长效管理”的方式,着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亮化、“两污”治理和“厕所革”,建立“周五爱卫日”等长效机制,把村庄绿化美化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在村旁、渠旁、路旁、屋旁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与此同步实施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绿美边境乡村。大力推进跨境旅游、红色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沿边旅游路线6条、旅游景点33个、特色旅游村寨15个、绿美村庄60个,呈现出“推窗见绿、伸手摘果、弯腰摘菜、四季有花”的美好景象,成为展示国家发展形象的示范窗口。

维护好民族团结,打造稳定和谐示范廊。着力创新形式和载体,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升级版”,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临沧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引领示范带动边境更加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鲜艳绽放边疆。一是以“一个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实施“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 拥护核心”实践活动和“争当一辈子好边民”教育,依托“总书记重要回信宣讲站”“农民讲习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等载体,加强“福从何来,恩向谁报”思想教育,引领带动边疆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二是以“一条主线”凝聚共识。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社会宣传教育内容,共同讲好民族团结誓词碑、“滇缅铁路”“班洪抗英”“班老回归”等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和民族精神,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让共同体意识不断成为各族群众的社会共识和行动自觉。三是以“一套思路”提升效能。创新实施创建工作升级版“1122”工作思路,全面开展“七大工程”,不断丰富“十进”活动内涵和形式,“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效应凸显,全市创建工作覆盖率和重点单位场所覆盖率达100%。全市成功创建国家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296个,2个边境县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一个边境县、10个边境乡(镇)、26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四是以“一批活动”促进“三交”。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等工程,认真落实“三项计划”,以举办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沧源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临沧百国华侨华人联谊会等节会活动为桥梁纽带,增进市内外各族同胞与友人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扩大中华民族友好往来、团结合作、同心筑梦的“朋友圈”,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守护好神圣国土,打造强边固防示范带。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防意识,以为国守边、为国站岗的爱国精神和使命担当,推动和保障边疆安宁、边防巩固、国家安全。一是构筑固边的安全屏障。持续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坚决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五级段长”守边境、“五位一体”强打击、“五级网格”化矛盾,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三防深度融合,全面构建“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全民防控体系。10个沿边乡(镇)均组建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建成25个抵边警务室、124个边境联防所,选派283名优秀党员、公职人员到边境担任联防所长,全面构建起“市县乡村组”五级强边固防的领导体系,高压遏制和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看好祖国疆域的一草一木,守好伟大祖国的每寸神圣国土。二是构筑稳边的安全屏障。启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边三好’重要指示精神建强边疆党建长廊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引领力、组织力、统筹力、服务力提升工程,不断夯实固边、稳边、兴边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社会治理体系网“两网”融合服务管理,建立1.92万个边境县网格,44个行政村(社区)党总支和280个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完成标准化、规范化达标创建,党员10人以上或群众200人以上的307个村民小组实现活动场所全覆盖,党的“神经末梢”延伸到边境最前沿,推动边境地区各类隐患和矛盾问题及时发现、有效整治、适时解决。三是构筑睦边的安全屏障。加强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工作,完善涉及民族宗教因素舆情和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系,有力落实宗教工作“一网两单”制度,以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抓手,通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强边固防示范村等平安创建活动,强化法治宣传教育、警示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极构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边防巩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和美格局。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中,有1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社区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村被评为省级强边固防示范村。

学院地址: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学生事务中心14楼    

电话传真: 0871-65916860   邮箱:marx@kust.edu.cn

Copyright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