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点亮乡村少年梦,大手拉小手共赴振兴新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羊场镇小学生研学营开展研学第一课
为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7月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羊场镇小学生“智启未来,筑梦乡村”研学营精心打造了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开营第一课”。该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赴昆明、宣威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与乡村振兴办联合开展,旨在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协同育人路径,为乡村少年点亮梦想灯塔。

一堂好的思政课能够为青少年的梦想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在“开营第一课”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房千淇以《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为题,通过讲述聂耳的红色故事,让孩子们明白国歌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沈娟、鲁顺缘以《戴永年院士科技报国之路》为题,为孩子们讲述冶金先锋戴永年院士的成长历程——从少年时目睹山河破碎立下“科技报国”之志,到用700元的经费突破真空冶金难题,以对科学的坚守让中国有色冶金技术站上世界之巅。用昆工科学家的事迹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听完这堂课后,同学们纷纷谈了自己的感想。同学们表示聂耳和戴爷爷的故事令人动容,他们将会以此为榜样,努力学习、坚定追逐梦想的决心,长大后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在他们朴素而真挚的分享中,能够感受到红色基因与科学家的榜样力量已在他们心中悄然扎根。

这堂“开营第一课”以红色基因与科学家精神为火种,在乡村少年心中播下报国志与科学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大思政课”架起成长之桥,让“大手拉小手”的活动,成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生动实践,更让精神的火种在代际传递中燎原,为乡村振兴培育未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