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民族团结“和谐曲”,讲好交融共进“新故事”
——学院“理响青年说”师生宣讲团到寻甸县开展理论宣讲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师生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内涵,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故事”,昆明理工大学“理响青年说”师生志愿宣讲团于7月3日,深入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塘子村,以“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扎实开展理论宣讲与互动实践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民族团结理念在基层沃土落地生根。
2025年7月3日,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塘子村社区活动室内,一张张不同民族的面孔在这里聚集。昆明理工大学“理响青年说”师生志愿宣讲团的师生志愿者们带着热乎乎的民族团结故事,为村里的孩童与银发乡亲们送上了一场“听得懂、记得住、有共鸣”的宣讲。

图1 鲁顺缘对塘子村村民开展宣讲照片
宣讲员鲁顺缘从参观柯渡纪念馆,收集到的红军长征过柯渡的红色故事说起,她动情地讲述1935年红军长征过柯渡的往事:当战士误将猪肉带入清真寺,朱德总司令严令改正,亲自向阿訇致歉,宣示“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这份对民族习俗的深切尊重,让十多位柯渡回族青年毅然追随红军。“这就是党的初心,子弟兵和老百姓,本就是一家人!”宣讲员话音铿锵。历史的回响,瞬间拉近了与现场回族、彝族乡亲的距离。
故事接着转到当下寻甸的生动实践。鲁顺缘描绘了小横山村各民族共庆火把节的温馨画卷——彝族乡亲点燃篝火邀舞,回族老人端出特色点心,汉族邻里忙前忙后张罗饭菜。“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新房子亮堂堂,好日子哪里来?就是靠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的好政策下共同奋斗出来的!”这朴实话语,道出了乡村振兴背后深厚的团结根基。
理论宣讲接地气,实践体验更润心。宣讲团特别设计了“民族知识问答”和“共唱一支歌”等互动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在轻松愉快的民族知识抢答中,无论是银发长者还是稚嫩孩童,都踊跃参与,积极抢答。答对的村民不仅能赢得现场热烈的掌声,宣讲团成员还为他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实用小电风扇、茶杯等精美礼品。一份份小礼物传递的不只是夏日的清凉与实用的关怀,更是宣讲团对塘子村各族村民积极参与、共话团结的真诚心意。收到礼物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现场其乐融融。

图2 鲁顺缘与村民在社区活动室亲切互动照片
随后,“共唱一支歌”的旋律响起。在宣讲团成员的带领下,不同民族的老人和孩子手拉着手,共同唱响了脍炙人口的《爱我中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歌曲。“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熟悉的歌声在活动室回荡,真挚的情感在交融中升华。歌声不仅唱出了大家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更唱响了塘子村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和谐乐章。

图3 回族老人和宣讲团成员分享心得照片
活动尾声,乡亲们意犹未尽。有着40多年党龄的回族老党员马大爷,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讲述了红军路过寻甸时的场景,拉着宣讲员的手感慨:“红军老故事,村寨新变化,句句都讲到了心坎里。跟着党走,团结一心,咱们塘子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孩子们也叽叽喳喳讨论着刚学到的团结故事。昆明理工大学“理响青年说”宣讲团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塘子村的沃土中,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信念,在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