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全国理论研讨会
3月30日,由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全国理论研讨会在学校莲华校区伍集成会堂三楼会议室隆重举行。

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中央马工程专家、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仝华教授,中央马工程专家、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崔建霞教授,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建国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主题发言。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副校长、云南行政学院副院长欧黎明教授作主旨发言。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莉出席会议并代表学校在开幕仪式上致辞。

来自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云南日报》社、《社会主义论坛》杂志社等单位和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中华女子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大理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曲靖师范学院、红河学院、云南中医药大学、保山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及思政课教师代表、研究生代表等70多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深入学习了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详细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的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的六项要求,加强思政课思想性、理性论和亲和力、针对性,以及思政课“八个相统一”的改革创新方向、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等重要论断。专家们认为,习近平总书记3月18日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意义重大,为学校开好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思政课教师提振了士气,赋予了思政课教师光荣使命。
郝立新教授在“当前思政课程重点难点问题理解”的发言中强调,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意义重大,是治国理政的重要举措。郝教授表示,思政课教师要勇挑重担,勇担重责,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是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从历史时代与历史规律的角度解释和分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形势,指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历史规律未过时;二是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将知识性与价值性统一起来;三是要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追求正义事业的历史选择性,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包容性,以及体现人类共同价值的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趋势;四是要重点关注社会主义矛盾转化这一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正确看待“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郝教授认为,要正确认识当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思政课教学要立足了解青年学生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仝华教授在主题发言中强调,思政课教学不仅要探究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更要探究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题主线,要运用历史的眼光,国际的眼光,用历史的智慧来看待和处理当今事务。思政课教师要在“厚植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上下功夫;要用带领学生读优秀共产党人相关的报告文学、学习优秀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的方式,做到以鲜活的事情打动人,以真挚的情感感动人,给予学生正能量;要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把当时人物的贡献与新时代下我们的努力相结合,提升思政课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崔建霞教授认为,思政课创新不仅要在教学方式上下功夫,更要加强思政课内容建设,要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出彩”,不能舍本逐末,为形式而形式。崔教授强调,思政课程要做到“三位一体”,即要向经典原著找源头、要以教材作为基本遵循、要从当代中国现实与国际形势中找案例。既要注意了解国际案例教学风向标,更要立足探析中国思政课的属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思政课教学案例的研究,向案例教学标准化、科学化进军。要坚持思政课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坚持课堂教学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以教材为依托,把握目的性与方向感。

张建国教授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要求,首先要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的一体化,要有整体的思考和把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主动研究教材,研究大中小学教材。张教授表示,思政课教师要坚定信仰,增强职业自信,角色定位要从职业变为事业,迎接挑战;要立足思政课是“关键课程”思考和研究,开拓视野,避免局限;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建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避免“破碎化”;教学中强调针对性,要注意了解教学对象,要增强亲和力。

欧黎明教授在主旨发言中认为,思政课教师要明确思政课在当代学校教育中的角色、地位以及对于学生的作用和意义。要着力从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出发来铸魂、育人。思政课教师要时刻秉持教师的职业道德,要遵循“用学术、学理讲政治”的原则;思政课教学要成体系、成框架,从整体上把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欧教授强调,思政课要坚持立足人民,以人民为中心,要注重在青年学生中培养和建立对国家和人民的感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培养有人文情怀并将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同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的合格接班人。

研讨会上,13位学者从思政课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思政课建设、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探索高校四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等角度,就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专任教师能力、推进思政课教学体系改革创新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张建国教授对交流发言进行了细致的点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海云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
此次研讨会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焦点集中,问题意识突出,为今后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参会教师表示,得到很多启发和收获,今后将继续深化对“讲话”文本的学习,从整体上深入理解讲话精神的核心内容。找准差距和不足,互相促进、互相提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共同努力办好思政课。
据悉,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了全国广大思政课教师的热烈反响。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深入学习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及时响应思政课改革创新动员令,吹响集结号;精心组织,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宣传部、《云南日报》理论部、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外联部、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等单位的支持和指导下,3月19日即发出召开全国理论研讨会的邀请函,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齐聚昆明,共同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交流探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与改革。
《云南日报》微博、云南网、云报客户端等媒体于全程报道了会议召开情况。
(2019-4-1上传)